刘邦为什么能成为古今第一逆袭者?

来源:undefined人气:5更新:2024-07-02 03:01:47

其实鸿门宴不是最重要的战略决策点,更重要的战略决策点是如何分封诸王,如何分封天下。

项羽把自己搁在一个难守易攻之地,把自己可能最厉害的敌人、最凶悍的潜在的对手放到了一个易守难攻的角落。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项羽眼光短浅,中长期战略眼光极差,时间不可能成为他的朋友;另外,周围的人也没有能够劝他,或者说劝了,但是劝不住他。打开项羽这个霸道总裁的袍子,里边藏着一个极其小的、极其庸俗的、极其符合一般人性的这么一个个体——只懂杀人、抢钱、泡虞姬,在家乡父老面前嘚瑟。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普普通通的,在智慧上没有任何出类拔萃之处的一个人——背水一战的时候,虞姬有可能爱上他;但是虞姬如果有智慧,可以看到这个人就是一个草寇而已。项羽不占关中,又给了刘邦一个汉中——一个很好的根据地,他这样安排其实就已经奠定了之后一切的败局。刘邦本人也是徐州附近起家的“土老帽”,但他跟项羽的区别是身边有人能够劝他现在称汉王总比现在就死了强,不要打,不要怨,地方拿下一块是一块;另外,他跟项羽的区别是不仅身边有人能劝他,他还能听劝。40多岁创业的中年男,最终成了古今第一逆袭者。创业除了自己能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有人劝,能够听劝。项羽,可惜他把自己看得太高,在他眼里没人比他强。这种认为自己是最好、最光明、最伟大的心态,这才是自恋。如果这种自恋有事实基础,就是实事求是;如果没有,那就是纯自恋、纯傻逼。项羽认为刘邦不行,认为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都不行,这就是典型的自恋。不好意思,自恋、骄傲就会被人打,被人乘机而入,被人发现弱点,被人干。项羽战术再强,再能打仗,再能一个人战十个人、战一百个人,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但是战略太差,自视太高,终究会走向败亡。从这个角度看,成事之道、成事之德在项羽身上都非常差。管自己、管团队、管项目,管得都非常差;只有局部胜利,不可能有长期的、总体的胜利。可惜了,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反观刘邦,他完美体现了我们讲的成事原则。拿到汉中,他不满意,但是他没有放弃,没有抵抗;在他能够有的方案里,的确没有最完美的方案,但是有最佳方案——与其去打项羽,被人摩擦、现场灭掉,不如他带着主要人马退守汉中,当汉中王。养精蓄锐,等待机会,这已经是现有方案中的最佳方案了。刘邦能忍住人性之怒,没有在一刹那间没忍住,放手去打项羽,而是尽量快地确认汉中之地。刘邦战胜了他自己人性的常态,战胜了人性中常犯的错误,选择了当时可选的最佳方案,为未来的胜利奠定了一切基础。所以长话短说,战略重要。项羽在鸿门宴之后做了如下的安排:自己退居彭城做西楚霸王,给刘邦一个汉中之王。之后的胜败尽管有起伏、有变化、有插曲,但是基本上已经定了。在他安排如何分天下的时候,在他有权力安排一切的时候,在他没有战略考量的时候,在他在顶峰的时候,在他没有想到能够战胜人性去做最好的安排的时候,结果就已经定了——项羽必败,刘邦很有可能有机会胜出。不好意思,战略就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儿。你不重视它,它一定让你尝到不重视它的苦处,一定让你尝到你不重视它的痛处。

点击图片 领取新人福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