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精明,为何不杀吕后?是不敢动还是动不了,其实是不能动

来源:undefined人气:6更新:2024-07-02 05:13:00

刘邦一生精明,为何不杀吕后?是不敢动还是动不了,其实是不能动。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英雄豪杰轮番上演人间至理。汉高祖刘邦虽然一生精明强干,但在处理吕后这个问题上却显得手足无措。倘若杀了吕后,会不会错过千载良机?倘若不杀,又如何安居乐业?面对这个进退维谷的困境,刘邦阴错阳差地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道路。到底是担心吕后在幕后反扑还是别有阴谋呢?吕后的命运又将如何改写汉朝的兴衰荣辱?这一切的谜团,只有去探寻一段段波澜起伏的权力斗争,方能揭开其中缘由。

一、吕家贤女许亲刘邦 爱情揭幕引人关注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山东沛县一隅,吕氏家族渐露头角。吕公原籍单县人氏,因与他人结怨,携家徙居沛县。此人好相面,见多识广,宅心仁厚。刘邦年少时仅一介亭长,可是吕公一见其相貌,便断言定能大富大贵,毅然把爱女吕雉许配与他。

吕雉乃吕家嫡长女,闺中谙习女红,温雅贤良,素有家教。及笄之年,楚楚动人,風華绝代。吕公慧眼识才,料定刘邦将来必有作为,定能扶植吕家翻篷江湖。也许当时的刘邦终日逡巡于泗水之畔,形迹狼狈,谁又能料及其后来定能称霸天下?

刘邦自是欣喜若狂,毫不犹豫娶吕雉为妻。二人恩爱有加,相濡以沫。及刘邦揭竿而起,吕雉亦是怡然随从,从无二心。那时局势纷乱,形势扑朔迷离,刘邦艰难跋涉,屡遭重创。然而吕雉从未叵测,仍是冲锋陷阵,与丈夫患难与共。

其时项羽兵强将猛,彭城之战,刘邦不幸被困。吕雉得知噩耗,暗自担忧,生怕刘邦遭殃。乃携老小避难沛县,窥伺时局。刘邦大军覆没,被迫仓猝逃命,竟数度将吕雉与骨肉抛于道旁,情同路人。然而吕雉并不责备,唯恐迟疑丈夫安危。如是数载征战,跋山涉水,艰辛异常,吕雉始终如一日,未尝有怨词。

比之寻常闺阃,吕雉可谓儒雅端方;比之俯仰之间,吕雉更是个智勇双全的女侠。她历尽沧桑,与刘邦同甘共苦,岂不算得一段佳话?其爱情之深,情投意合之高,令人动容。由此可见,刘邦一生虽然精明,能征惯战,然而仍需吕雉贤内助,方能勐勐扬威,夺得天下。

二、汉高祖登基称王后 吕雉权力渐增引猜疑

霸业才平,刘邦遂拥吕雉为王后,与戚夫人并蒂芳华。

戚夫人生性娴淑,貌美如花,善歌善舞,乃淑女中的佼佼者。刘邦一见倾心,赏心乐目,遂将其纳为侧室。戚夫人生下一子刘如意,刘邦疼爱有加,言必称赞"如意类我,当可大任"。自此戚氏门生辉煌,戚夫人权倾朝野。

然而吕雉视之如仇雠,她生性精慧,料定戚夫人必将兴权作乱,窥伺已久。就在此时,吕雉身居王后之位,一旦戚氏妄图谋权篡位,必将引起朝野震荡,动乱不穷。

于是乎,吕后施展权谋手腕,阴谋诛灭戚氏一门。戚氏气焰嚣张,素无防备,竟为吕后诈入空门,遭株连三族。自此后宫清静,吕后权力日渐稳固。

当年刘邦起兵时,曾许诺多人可得王侯封赏。及至统一天下,异姓王渐成隐患。刘邦乃启用吕后,命令诛戮异姓王家,扫清心腹大患。

更有一年,陈王作乱,刘邦亲征,命吕后镇守长安。有言韩信将暗中支持陈王,吕后大惑不解,乃找同乡萧何密谋对策。萧何当年追杀韩信,使其佯狂逃生,故韩信向对萧何毫无戒心。

于是吕后顺水推舟,设计引诱韩信入宫偷袭,并诈称有赏赐相酬,终使韩信中圈套,吕后遂命人毒杀了韩信,并诛灭其家族三代。

彭越亦惹怒吕后,被贬为庶人,最后诬以谋反,全家被杀。由此可见,吕后虽居后宫,实则遥控朝政,镇压异己,其手腕之狠,刚烈之气,令人生畏。

不久刘邦旧疾复发,命在旦夕。吕后为其延请名医,暗中探查病情实则已无药可救。临终之际,刘邦明白自已来日无多,不由得悲从中来。他了解吕后为人,吕后亦通晓他的秉性,已是了然于心。

三、吕雉施展手腕巧计 阻挠刘邦立储王谋划

刘邦体恙日重,有意立嗣储以绥靖朝野。吕雉虽然地位超然,却也防范于未然,万一刘邦另立新储,其权位可能就此动摇。于是便暗中做足了文章。

当时刘邦器重名将韩信,亦与荀子、孔子等名儒交好。吕雉生恐这些人将助刘邦一臂之力,便想方设法予以排斥。她请四位商山书教入宫,专为太子刘恒讲学启蒙,藉此亲近刘恒,培植自己在后宫的势力。

吕雉另一手暗伏陷阱,试图除掉韩信。她指使亲信佯装武经有难,请韩信分解。韩信坦率通真,料不到宫中有诈,遂应召而至。及至寝宫之中,朝中大臣已伺候多时,韩信初时狐疑不解,转瞬即被拿下,足见吕雉用计甚谨密。

就在韩信刚被捕之时,忽一名臣奔报武帝病重,吕雉不得不暂时放韩信离开。不过她并未就此罢手,仍旧令心腹密切监视韩信的一举一动。果然韩信行踪可疑,吕雉乘机将其诛杀。由此可见,吕雉防患于未然,心思缜密,做事决绝,可谓手腕了得。

此外,刘邦临终时,身旁只有吕后侍侯。吕后暗中探知刘邦病入膏肓,医治无效后,便将名医一一遣散,并暗暗操控药物配方,令刘邦病情迅速恶化。临终之际,刘邦语无伦次,口不能言,吕后趁势将其所说话语曲解为遗命,企图扶植太子刘恒继位,以维护自身权力。

当年灭秦时,刘邦许多将士效力于他,承诺将来分封万里土地。及至一统天下,项羽已死,这些将士便渴望先人的诺言得以实现。然而吕后终日环绕在刘邦身边,屡次向其进言,劝阻他封王惠赏,声称这必将成为日后的隐患。

四、惠帝临朝秉承母训 吕家子孙竟遭灭门凶祸

刘邦驾崩后,太子刘恒继位,是为汉惠帝。吕后当权后宫,垂帘听政,一时无二帝臣主之分。惠帝年幼孤弱,凡事皆由吕后主导。

前者刘邦为了稳固皇室基业,曾密谋请外姓贤士周亚夫入宫辅佐太子。这一安排后来也确实发挥了作用。周亚夫以才德着称,循循善诱,教导惠帝为政以仁为本。

惠帝本性质朴聪敏,尚有些许刘邦遗风,时而会独断独行。然而吕后自恃荫庇已久,凶悍狡诈,竭力控制皇权,不许惠帝有任何自主权。因此惠帝时常陷入母后与师友的矛盾之中,进退维谷。

吕后更是嫉恶如仇,对外戚家族怀恨在心。前者刘邦曾将闺女刘阿含许配给昆弥侯张陵,繁衍子嗣。吕后竟诬张陵谋反,将其全家诛灭。又听信奸佞小人之言,怀疑儿媳刘阿含有私通外男之嫌,遂令亲信毒死刘阿含。

惟有太子刘恒的生母虞氏,吕后并不加伤害。不过虞氏为人柔弱,不堪权术,终日只得遵从吕后旨意,未敢造次。

当年汉王朝建立之初,诸将虽置于一旁,但仍怀有重用之期。可惜吕后一人独揽大权,昏庸无道,专擅杀戮忠良。诸将益发忧心汉室前景,百姓也叹惋今非昔比。最终吕后放纵子侄馋劫无度,加之朝政日非,百姓怨声载道,以致惠帝在位二十六年,未尝一日太平。

直至惠帝崩殂,世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文帝。文帝向导师请教国是,终于下令诛九族,彻底祛除吕氏一门之后患,扫清残余权柄,重新振作朝纲。那时吕氏子孙已经膨胀至数万之众,但最终尽数被诛,以绝后患。

五、汉文帝改革肃清残余 吕氏权势终获彻底清算

汉文帝即位后,便着力整饬纲纪,重新振作汉室。他深知吕后的罪行,祸国殃民,乃一反惠帝时期的黑暗统治。

新朝便以"罢黜二陛之尊赫"为号召,彻底肃清残余的吕氏党羽。那些窥探权位、放肆馋猪的子孙,通通遭到了有力打击。不仅如此,文帝还恢复了当年刘邦的许多遗训旨意,扶植宗室,加强中央集权。

前者惠帝在位二十六年,民不聊生,国力每况愈下。文帝一上台,便明确指出了吕氏的罪恶。他斥责吕氏"以妇人之腐险主当国之大柄",罪无可赦。上至宗室贵戚,下至后宫佞臣,凡是吕家子侄,无一幸免。

吕家自刘邦起家之初即与之狼狈为奸,但至今始被审问清算。文帝严惩不贷,凡吕家子孙通通遭到株连诛戮。即便家人中尚有孕妇及婴儿,亦一并不放过,可谓铁腕无情。

朝野震惊之际,文帝又释放了一个重磅消息:将由太傅陈平领衔,大修吕后宫殿,以示清算遗毒。陈平素来作风铁血,只手遍植恭顺大臣,文帝遂命其如火如荼推行变革。

这一变法运动,波及到中外、文武、朝野各个角落。不单如此,文帝还下旨废除吕氏所立的丞相和节制诸职,并赦免狱中所有死囚,以彰"革令"之心迹。

当年惠帝统治时,满朝文武上下饱受吕氏淫威。如今文帝即位,燕雀都在暗自窃喜,有如重获新生。就连宗室大臣亦是如此,多有呈上谏言,以示赞同。

经过一番清扫,吕氏余毒终于被祛除干净。这不仅标志着汉文时期告一个段落,更预示着汉王朝走向全盛时代的重要拐点。几经波折,刘邦的大业才得以完整传承下去,其根基也终于稳固如钢铁一般牢不可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