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原创 樊哙是刘邦的连襟,为刘邦舍生忘死,刘邦临终前为何要杀掉樊哙?
来源:undefined人气:7更新:2024-07-02 09:35:29
秦朝末年,秦王朝大兴土木,宦佞乱政,导致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经过多年的乱战后,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而樊哙正是汉高祖起义军里有名的将领。
刘邦和樊哙两人相交于微末之时,自刘邦起势后,樊哙更是一路追随。多年的南征北战,樊哙从未退缩,一直相伴在刘邦左右,大大小小建立了很多战功,可以说是舍生忘死的兄弟。而就是这样深厚的君臣情谊,却因为有人打了一个小报告,刘邦便下令诛杀樊哙。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掀起了起义军的第一波浪潮。各地艰苦贫困的农民纷纷效仿,揭竿而起。刘邦在樊哙、萧何、吕雉等人的拥护推动下斩白蛇起义,打出反旗,举兵反秦。众人称刘邦为沛公,樊哙被任命为舍人。
除了君臣情谊外,樊哙还娶了吕后的妹妹为妻,这也给他多了一层保护伞。这一次联姻让刘邦樊哙二人不在仅限于君臣情谊,更有了姻亲之情成为连襟。樊哙的官位也一步步水涨船高,担任大将军,左丞相,封为舞阳侯。
陈平此人为刘邦军中重要谋士,更是后来的汉王朝宰相。此人多智善谋,他知道樊哙是吕后左膀右臂,如果杀了樊哙,势必会得罪吕后一党。所以陈平在得到刘邦的指示后,并没有立刻除掉樊哙,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保住了樊哙也防止自己掉入了风口浪尖。
那为何刘邦要因一句谗言就想杀掉樊哙呢?其一,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刘邦在登临帝君座位后,又经历了一系列异姓王造反,此时战事已定,樊哙的存在对于他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了。
樊哙作为吕雉的亲妹夫,在朝中他自然会和吕后站在一边。刘邦知道,如果有一天自己去世,手握重兵的樊哙一旦归顺吕后一党,那么太子就将不可避免的大权旁落。那么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刘氏江山,很可能转眼就变为吕氏江山。
其第三个原因,刘邦晚年一直宠爱着自己的小儿子和戚夫人,临终之时,他一直担忧着怎么为两人布好道路。而此时的他听闻樊哙想对二人不利,护犊心切的刘邦再也难以念及从前的情分,只会想着保护小儿子与戚夫人为主。
陈平在得到刘邦指示后思忖良久,揣摩天意。他认为君臣二人情深意重,如果刘邦并不是真的想杀他,只是一时气在心头,而此时的自己却杀了樊哙,那万一将来刘邦后悔了自己怎么办。到那时候,刘邦岂不是要暗中找自己清算?
于是陈平想到一个方法,他先传达旨意,逮捕了樊哙,再将樊哙押进囚车。他想把樊哙先押送进都城,再进一步交给刘邦处理,这样即使樊哙死了,也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干系。
樊哙也在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后,虎口脱险,死里逃生。最终,历经了这一次的大起大落后,吕后他恢复了爵位,可以说是否极泰来。直到公元前189年,樊哙去世,谥号为“武”,时年54岁。
韩信等异姓王死后,樊哙作为手握兵权的大员,刘邦很怕他会效仿异姓王谋反,刘邦要为后代拔出荆棘上的尖刺,就要除掉所有危及汉室江山的人。狡兔死走狗烹,所幸樊哙运气好,在走向君王鸟尽弓藏的道路上逃过了生死大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