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来源:undefined人气:2更新:2024-07-02 12:06:56

望华车,市井夺未央

尘沙起,鸿门巧对王

纳贤良,无为得天下

三章法,垓下定汉疆

汉高祖刘邦的一生足够传奇,也足够励志。如果从开国帝王的传奇来看,恐怕只有后世的明太祖能与之比肩。

高祖的性格举重若轻,未发迹时,就敢在准岳父年前夸下海口,还脸不红心不跳。

尤其是鸿门宴,高祖的情商和智商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悍勇的西楚霸王成了背景板。

一场饭局,让高祖封神,也让人为霸王惋惜。

其实,鸿门宴上的项羽没有对刘邦下杀手,是有自己考量,并非妇人之仁。

项梁之死引来的变化

项氏叔侄在起兵后,于民间寻觅到楚国王室后人熊心,立为楚怀王。

名义上看,此时项氏叔侄已经成了楚怀王的下属。

但从反秦的过程来看,项氏叔侄才是义军真正的领袖。

这样,就导致了楚怀王与项氏叔侄暧昧不清的关系。

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史记·项羽本纪》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项梁的霸府并不与楚怀王的王宫在一起,而且对于楚一些重臣的分封完全是项梁说了算。

也就是说,项梁把自己定义为楚怀王的合作者、保护者,他需要有起兵反秦的招牌,怀王也需要项梁的支持,才能保全富贵。

双方各取所需。

楚怀王虽然是傀儡,但不要忘了,再小的棋子也有自身的意志。

项梁把楚怀王当猴耍,楚怀王这只猴无论如何肯定不会变成“齐天大圣”,但不妨碍他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项梁在定陶战死后,楚怀王以义军名义领袖的身份,号召为项梁复仇,这无论怎么看,楚怀王的行为都具备正义性和合法性。

在这个号召下,楚怀王才能走向前台,将自己的影响力传播到各级将领中。

反观项羽。项梁死后,项羽并不能马上就将项梁的威望,也可称之为个人魅力型权威全盘继承,只能部分继承,这才让楚怀王有了整顿、掌控内部的契机。

但是,项羽毕竟悍勇,足够楚怀王忌惮。而且如果贸然处理项羽,恐怕也会影响到楚怀王的声名。

因此,楚怀王想攫取真正的权力,只能一步一步架空项羽,使之边缘化。

紧接着,便是楚怀王的灭秦安排,“诸将谁先入关中则王关中”,使得刘邦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项羽成了宋义的副手。

楚怀王,这一招拉偏架的行为,昭然若揭。但不要忘了,宋义、项羽这一路又是主力,刘邦只是偏师。

所以,怀王与诸将的约定更像是一种画饼,估计他都没想到刘邦、项羽能完成。

刘邦、项羽各自的算盘

楚怀王的安排,让人见识了权力的诱惑,同时看到了他的手腕。

但楚怀王能有自身意志,更何况项羽和刘邦。

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对楚怀王来说,应该影响不大,毕竟他就想利用刘邦牵制项羽。

但项羽在巨鹿果断杀掉宋义,并且在和秦军主力决战中取胜。

这样一来,项羽身上的威望甚至超过了之前的项梁,成了诸侯联军的“上将军”,这是楚怀王没有料到的。

接下来,对于“怀王之约”,体现刘邦、项羽各自的盘算。

刘邦确实有“王关中”的心,也具有“怀王之约”这样正当的理由,所以他派兵拒绝诸侯之兵进入关中;

项羽则有对“怀王之约”破坏的心,但目前还不能公开发作。

所以,双方就“怀王之约”有了各自的理解和说法。

刘邦的谋臣张良将刘邦军队拒绝诸侯军队进入关中,说成是“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但这是在刘邦集团的“二五仔”曹无伤向项羽检举揭发后,刘邦集团的反应而已,很明显这是刘邦的借口。

项羽进入关中,此时项伯对项羽的劝谏是:“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

项伯的这段话表明了,刘邦是项羽的前驱,怀王有约定在先不假,但项羽已经是诸侯联军的名义统帅,刘邦无论从联军地位,还是之前是项氏集团的成员来看,刘邦拿下了关中,不相当于替项羽完成的么?

因此,项羽在进入关中后,并未持续对刘邦发动进攻。只要换来刘邦的臣服,那么“入关中”的是谁都无所谓了。

假设华容道上,关平或周仓斩杀了曹操,诸葛亮能说关羽没完成任务吗?

因此,双方对之前的小规模冲突,大家的定位都是“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是流言让刘邦与项羽生了“嫌隙”与“误会”。

那么,举办鸿门宴就是为了解除误会,而非要将冲突扩大化。

鸿门宴的效果

对于刘邦而言,他需要解决掉目前迫在眉睫的危机,因为从军事实力上看,项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对于项羽而言,他目前还不是“西楚霸王”,还只是诸侯联军统帅而已,他要想夺取天下,首先必须获得“王”的资格,此时他还不具备和怀王翻脸的实力。

因为,诸侯联军是在灭秦、裂土封疆的号召下组织起来的,就军队成分来看,项羽军队的组成比刘邦体量大,但也更为驳杂。

抛开诸侯联军,项羽的直属力量能否在数量上对刘邦占据绝对优势是值得商榷的;

然而,刘邦一路入关中,更多的是靠招降纳叛,政治上瓦解对方。

与项羽的军队经历了巨鹿之战的恶战不同,刘邦的军队遭到的考验并不多,战斗力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双方如果直接冲突,对二人都极其不利,反而是便宜了在巨鹿之战中充当看客的其他诸侯。

最极端的情况,项羽在对决中战胜了刘邦,一来自身实力肯定要受损,再者恐怕也会让诸侯联军“兔死狐悲”。

通过各自的妥协,尽可能让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可行之道。

而鸿门宴最终也达到了双方想要的效果。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按当时的礼仪,君臣关系中,朝北的座位属于末座;主客关系中,朝东坐者是主,朝西坐者是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刘邦愿意朝北坐,皆是表态自居于臣属之位。

那么,确认了和刘邦的“君臣关系”后,项羽自然具备了“王”的资格。

是以,他诛杀子婴,毁秦宫,算是“灭秦”的进一步收尾工作,然后才理直气壮地向怀王报告灭秦的效果。

如果不做这些,即便向怀王汇报的人是项羽,但刘邦依然是最抢戏的人。

是以,鸿门宴的项羽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相反每一步行为都有自己的意图。

毁坏关中是项羽参与、攫夺刘邦灭秦的功劳,以求风头盖过刘邦的行为。

楚怀王对于项羽分封诸侯的建议,只回复了两个字“如约”。

不管楚怀王是认可项羽的分封建议,还是坚持封刘邦为王,一个全面被毁的关中,对于诸侯联军来说毫无吸引力。

即便大家都想着“怀王之约”,可更在意现实利益。

正是这样,项羽分封诸侯才会顺利,没有明着背弃“怀王之约”,却让怀王的算计变成了泡影。

这也让项羽和楚怀王的矛盾激化,为项羽杀死楚怀王埋下了伏笔。

不过,楚怀王虽然死了,留下的政治影响依旧存在,尤其是“画饼”这个行为。

项羽看到了“画饼”的弊端,虽然画饼有利于激励众人,但一旦画的饼实现了,就意味着需要将自己的器物、名望等有形无形的资产分享给实现画饼大业的人,某种意义上,会使得自己的利益受损;

而刘邦却看到了“画饼”的好处,虽然有人实现了画饼,需要赏赐金钱、美女、权力,但不画饼,哪里会有奇迹?只要饼画得好,总有人感兴趣。所以,刘邦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总是不吝啬赏赐跟随自己的人。

因此,项羽手下的人才一看跟着项王没好处,都投靠到了刘邦这边。楚汉之争,最后也以刘邦胜出划下了句号。

如今的HR要明白,画饼本质是忽悠员工,不然刘邦也不会事后清算韩信、英布等人了。

但梦想不能当饭吃,你得来点实际的,人刘邦可是很舍得下血本的。如果你老觉得留不住优秀人才,就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画饼的“姿势”水平不高,还需要继续学习!

注:图片来自《楚汉传奇》剧照。部分观点参考刘三解《汉瓦》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

想和看鉴君交个朋友的,可以添加看鉴君个人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面

朝代:秦朝|唐朝|宋朝|明朝 |清朝

闲谈:苏轼|吕雉 |韩信|猪毛 |两头婚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