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为何失败?63年,毛泽东给出6字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来源:undefined人气:3更新:2024-07-02 14:38:22

1963年1月的一天,毛泽东正在读《史记》,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翻阅了。

看到《高祖本纪》这一节,陷入了短暂的思考,然后写下了六个大字:项王非政治家。

这句话非常高明,评价西楚霸王项羽可谓是一针见血。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二,为何说项羽不是政治家?

要谈论这个问题,就要明白“政治家”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在下认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有如下的几项能力:

一是要会整合资源,二是要有搞定两拨人的能力,三是要有三项重要品质。

1、项羽缺乏整合资源的能力

整合资源,说白了,就是两句话:自己拥有的资源发挥到最大作用,自己不拥有的,通过努力为我所用。

我们就拿美国总统的竞选举例子,候选人大多得考虑如此几个重要事情:竞选资金从哪里来?竞选所需物品从哪里来?竞选团队如何组建?

说白了,就是要将人、财、物的事情整明白了。

项羽这方面的能力较弱,他最突出的是个人的勇武,而不是资源整合的能力。

当年的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其实可以整合两部分资源:一是投降的秦国将士,包括王室;二是六国后裔拥有的人脉。

对于秦国将士,项羽出手狠辣,直接坑杀20万。

对于秦王子婴,虽然已经投降,项羽依然杀之,秦国的一些宫殿也被项羽烧了。如此,项羽对秦国遗留资源的使用,出了很大的问题。

对于六国后裔,秦始皇的操作很成熟,不搞什么分封制,直接郡县制。而项羽走了老路,开了倒车,竟然分封诸侯,这为刘邦后来团结这些人留下了伏笔。

对于刘邦这个人才,项羽也没有想着如何使用,而是发配至汉中,当了汉中王了。这不就是放虎归山吗?对于这个义兄,安排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做个闲官不好吗?

可以这样说,项羽整合资源的能力真的不强,否则,后面的刘邦成不了大事。

一个政治家,资源整合的能力不够,也就意味着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仅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项羽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2、勇武不可一世的项羽,无法搞定“两拨人”

对于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来说,就是要搞定两拨人,第一拨人在“野”,第二拨人在“朝”。

所谓的“野”,就是老百姓,所谓的“朝”就是各级官员。

(1)项羽没有搞定在野的大量民众

一个政治家如果失去了广大百姓的认可,倒台是迟早的,这是铁打的定律。一个政治家如果不能用好官员,垮台也是大概率的。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坑杀20万秦兵,这是手无寸铁的老秦人哪,杀了这些人,三秦大地的民众如何心服项羽?他作为统帅,干出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

这还不算,进了咸阳后,大杀投降了的王室成员,可惜了那位杀了赵高后屁股还没捂热的子婴。不仅杀了大量王室成员,项羽还烧了秦宫殿。

公元前205年,项羽战败田荣,又是杀降、烧宫殿,俘虏老弱妇女。这让齐人对项羽很不感冒。

彭城之战中,项羽战败了刘邦带领的56万联军,一时间,大杀四方,尸体都快把睢水堵住了。这样的手段,实在让人惊叹。

这是真正的杀神。这样的人,追随者会做噩梦的。

元朝的《题汉王墓》诗文中写道:天下苦秦又一秦,天资好杀不好仁。

对于没有“仁”的帝王,百姓是讨厌的。

总之,从三秦大地到中原,从中原大地再到齐地,百姓心中,那个约法三章的刘邦要比勇武不可一世的项羽要可爱得多、靠谱得多。

而在另外很多人心中,这个杀宋义、杀楚怀王的家伙,也不是个好的领袖。

一句话,项羽没有搞定天下百姓,最终失利也在情理之中。

(2)项羽也没有搞定在朝的官员。

刘邦是无赖,是老流氓,但人家懂得用人,无论是重用跟随自己起兵的一帮小兄弟,还是重用汉初三杰萧、张、韩三人,都是可圈可点。

但是,项羽用人就不行。

韩信是不世出的军事家,在项羽那里就是个执戟郎。陈平是汉初的定海神针,为汉朝的稳定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早期在项羽那里也得不到重用,无奈拂袖而去投奔了刘邦。

彭越、英布,曾经都是项羽这边的,最后却都叛了。

能让项羽完全信赖的,早期只有一个范增。这是项羽称之为“亚父”的人,早年间,还被项羽重用,后来也是被项羽屡屡怀疑,最后只能离开。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哪怕是万人敌,也无法和全天下对抗。一个领袖,如果不懂得用人,那就是个低段位的管理者,终究不能成为王者。

楚霸王项羽,既不能让在野的百姓爱戴,也不能让在朝的官员长期跟随,如此下去,失败是必然的。

从这来看,项羽果然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啊,太嫩,也太自负。

3、项羽缺乏政治家的三项优秀特质

项羽从小力气大,史记中用“力能扛鼎”来描述。

读书不成,就放弃学剑。练了一段时间的剑,又不愿意了,他要学“万人敌”,这就是兵法。可是,兵法学得也不深。

但是,项羽成年后有个最大的特质:勇武。

本来,他最合适的职位就是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可惜命运的天平把他推到了天下共主的高位。

可是,作为天下共主,作为最高等级的政治家,项羽有三项特质缺乏。

(1)理智

作为政治家,一定要知道自己目的是什么,如果不理智,一定会把大家带进沟里去。

恰巧,项羽就是一个不理智的人,他的种种杀降就是情绪化的表现,他将刘邦安置到汉中也是不理智的表现,他虽然看不见刘邦了,但刘邦也有了反他的酝酿时间。

最不理智的是西楚国都的建立,项羽竟然安排在了“彭城”(徐州)。

看看地图,再了解一些地理知识,就知道一个事实:安排都城在彭城,几乎无险可守,关键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咸阳、洛阳一带。怎么看,长安、洛阳建都都比彭城强。

项羽就是这么任性,他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就差直接告诉大家了,我成功了,必须回到家乡,要带动家乡发展,让父老乡亲们看看我的辉煌。

再看刘邦,他家是沛县的,离彭城不远,为何建都长安?他明白,长安要比彭城更适合建都。

(2)意志要顽强

项羽很勇武,但是意志不顽强。

纵观刘邦和项羽的争斗,刘邦败了很多次,但一直没有放弃。可是,项羽经历了垓下之败后,忍受不了这个打击,直接乌江自刎了。

想想近代,如果没有朱德的坚持,就少了南昌起义革命的火种。如果不是毛泽东意志顽强,井冈山上就该散伙了。如果不是毛泽东等一众领导的顽强意志,长征是很难走完的。

所以,毛泽东在百万大军过长江后,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豪迈诗句。

任何时代,一个意志不顽强的政治家,都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3)圆滑

有时候,政治家是要圆滑一些的,该退则退,该进则进。

而项羽有些宁折不弯的意思。

我们回顾一个片段,刘邦被困荥阳,让人去韩信那里搬救兵,结果韩信让人提出了条件:救援可以,给封个假齐王(代理齐王)。

当时,刘邦很生气,就要骂人了,旁边的张良碰了他一下,他秒懂张良的意思,说道:“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齐王。”

就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刘邦很是圆滑,相比伟大的目标而已,一时的圆滑只是权宜之计。

而项羽缺这个特质,他就像一个只知前进不知后退的战车......

1963年,毛主席老人家评价道:项王不是政治家。

这一句评价非常到位,可谓是一针见血。通过我之前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说项羽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

项羽最好的职位,可能就是开路先锋了,位置不能再高了,因为除了勇武过人,项羽实在缺乏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各种特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