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恶可怕,孤独更可怕

来源:undefined人气:1更新:2024-06-16 14:19:44

冲着妻夫木聪的颜,连续看了《愚行录》《恶人》,顺便再撸了一遍《怒》,负能量满满,特别满意。

得出的结论就是:

《恶人》最好看

《怒》就是一部名不副实的电影

小7帅得没法

日本人真神奇

这三部电影很像,都很日本。你试着把《恶人》的故事放到《怒》里当做支线,也不会有什么突兀。因为再怎么样也比人家给你一杯水,你杀她全家来的合理。

不只是同样的主演,同样的谋杀,同样阴郁的风格,而是这三部电影里几个主要人物都很像。他们都很孤独,《恶人》尤是。

“天天面对着海,感觉没有出路”

佑一是孤独的。被母亲抛弃,由祖父母养大,海边的小村庄没有他的同龄人。光代说羡慕佑一生活在海边,上面的话是他的回答。

光代是孤独的。一辈子没离开过一个地方,逛个街都会被当做是大事件。(深景绘里演得真好!每个表情都是戏!)

“你真的很便宜”

佳乃也很孤独。低的看不起,高的攀不上,与其说单纯,不如说是不自量力的愚蠢。

用交友软件的人,哪个不孤独?

“你一生就是这样过的,耻笑别人来过日子”

那个叫增尾的富二代也很孤独,谄媚者追捧,清醒人鄙夷,有的只是天赐的家境。

还有失去佑一的老奶奶,失去佳乃的老夫妻……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太过浅显粗暴。但绝大数的人,是。

偏激、冷漠、脆弱……

以前读书的时候,看日本文学看日本电影,觉得这几个便签就是日本社会的缩影,以为那是日本人独有的气质,常用“无病呻吟”一概了之。

但现在发现,这几个标签不仅仅代表着日本,我们身边很多人也是这样。这已是年轻人的众生相。

电影只是强化了冲突,但你肯定能有所联想。

日本人已经不隐藏将这些脆弱展示给别人看,而我们还处于用高呼正能量的方式来掩盖不安。

端什么呢,累嘛?

“我早一点遇上你就好了,哪怕是早一点点”

作为一名经常单身偶尔恋爱,习惯了独处的年轻人来说。我能理解佑一和光代的感情,这和《怒》里,宫崎葵与L的感觉一样。

太孤独了,陌生人稍微施舍点善意就能上升到感情,可谁能确保这就不是爱情始发的一种。那些冲着生育冲着家庭而随意结合,相互忍让或没有要求地携手走完一辈子的事例都能被当做爱情的典范。这样的“草率”为什么不可以。

请不要否认不要自欺欺人,只是维度不一样罢了。

现在看电影,好多爱情关系我都认为是这样,我可能是没得救了。

“如果你没干那个傻事,我们本来可以永远一起”

都是孤零零的个体,无论怎样叫嚣和掩盖,都于事无补,骗不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

有时候觉得这并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孤独,而是人本该有的样子。说起来挺心酸,但舒适是常态,不安只是偶尔。

还有,以后请不要让这位老奶奶演戏了。

一个人在那洗碗

对着公车鞠躬

在站台上抽泣

抱着桌角不走

……

都是泪点,怎么看的下去。有几处我就是快进的,不忍心。

隔壁宫崎葵在《怒》里哭得那么撕心裂肺,也不及老人家在公车上发呆来得心疼。宫崎葵已经演的很好很好了,但还是比不上。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好多公众号都介绍过这位老奶奶。《比海更深》出资源的时候?

“你心中有疼爱的人吗?

那些只要你想到他们会幸福快乐

你自己也会开心起来的人

今时今日

太多人连一个自己疼爱的人也没有

还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

可以天不怕地不怕

然后就

以为自己最威风 最高高在上

看到别人疼惜身边人 失去至爱时

就鄙视他们

不应该这样

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电影名字叫《恶人》,说的肯定不是佑一。

那个死了的姑娘、富二代,形象都很套路,恶人指的是他们或是这个社会,都已经没什么讨论的意思了,就是没有新意。理发师的白领女儿并不会比建筑工人高贵,谁都不比谁高贵。

年岁越大,对日本文学和电影的接受度也越高,我可能要重新看村上春树了……

即便是亡命天涯的两个人,除了彼此,还有夕阳。

这个场景也是这片唯一美好的地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