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父母官
来源:undefined人气:1更新:2024-06-17 09:35:59
遇见贪官横行的朝代,人们期盼着有清官出世。受到了冤屈、无处说理的时候,人们希望遇见青天大老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时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老百姓更加喜欢像是父母那样的官员。能遇见这样的官员,应该是挺幸运的。小时候,听老人们讲,从前在金州做官的,没有贪官,都是清官。清官不仅清政廉明,清官也爱护民众,也称作父母官。金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说法实在无法考证。有一点可以肯定,清朝末期那么腐朽没落,在金州为官的,留下的都是很好的口碑。其中金州海防厅同知谈广庆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今天的文字史料当中,能够看到谈广庆的所为。光绪十八年,谈广庆与金州的军事长官、副都统连顺留下了修桥碑记《全辽志》,他不仅修桥筑路,也留下了关于金州古城的记录,让我们知道,当年的金州城,“方六里,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二尺,阔丈六五尺。”明代的金州城为亚字长方形,而清代,则为方城形。谈广庆在金州为官,除了修缮城墙,他与历届的官员们一样,也都十分重视教育,对于南金书院建设完善,也付诸了心血。金州的南金书院与复州的横山书院一样,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当年的南金书院,是金州第一任知县雅尔善创建的,历代官员,都为书院付出了心血。到了谈广庆这一任,他不仅给书院多拨了官地,而且经常到书院,每月初一十五考试日,他亲自出题,有时候甚至亲自阅卷,从中发现人才。
谈广庆,字云浦,他应该是汉军镶白旗汉军籍。他曾经在各地为官,他在开原承德、广宁、新民、宁远都做过官,而且他每到一地,都留下了好名声。谈广庆是二度到金州为官,做的是金州海防厅同知,就是从前那个州官,应该算是五品官吧。他是举人出身,后来得到了赐进士出身的功名,这也是朝廷对他政绩的认可。
谈广庆在金州为官,为金州老百姓称作父母官,民间一直流传着谈广庆的故事。当年,州官外出巡访,衙役们要在前面鸣锣开道,随从们打出的招牌,一是回避,二是肃静。为了保持官员的尊严,路上的行人一律要回避,来不及回避的,也要背过身去,不准窥视轿子里的大老爷。
有一次,谈广庆的官轿与迎亲的花轿在乡间的土路上相逢了。见此情景,谈广庆让衙役们落下轿子,停在了路边,让吹吹打打的迎亲花轿先走了过去。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衙役们看着心里很不舒服,世上哪有官轿给花轿让路的道理,大老爷的官威何在?
谈广庆也是一声感慨,他说,我年年月月,出行坐的是官轿。而这一对结婚的新人,一辈子也只能坐一次花轿。俗话说,新婚也是人生的小登科,我这官轿让他一回又如何呢。
衙役们听后再也没有吭声,谈大人官轿让花轿这件事情传扬了出去,老百姓都纷纷伸出了大拇指,金州人有福气,难得这样一位青天大老爷。
在金州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很接地气的故事……有一年开春时节,一个种地的农民下地耪草,无意间发现,玉米地里苣荬菜钻出土来,露出了两瓣嫩嫩的芽。于是,这个农民就采了一些嫩嫩的苣荬菜,清洗后,用一只清花碗盛了,送进衙门,给谈大人尝尝鲜。开春时吃点野菜,咬咬春,也去去火。谈大人很高兴,赏给了这个农民二两银子。
有一个人听说此事,他也去了地里,采了满满一筐的苣荬菜,也送给了谈大人。结果就是,不但没有得到谈大人的赏赐,谈大人还打了他二十大板。为什么挨打知道不知道?因为他把县太爷当成了猪。一大筐的野菜,真的是拿来喂猪的。可笑的是,这个挨了打的人,他自己也莫名其妙。这件事情虽然是个笑话,但却能感觉得出来,谈大人也是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再好的官,也不可能只在一个地方履行朝庭的使命。中日甲午年战事拉开序幕之前,谈大人要调离金州,到外地去做官了。金州人得知了这个消息,全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来到了衙门大门前,大伙的心情是想挽留住谈大人,但是,谈大人是朝庭的命官,朝庭下的调令,谁又能抗拒得了呢。正焦急时,谈大人从衙门里走了出来,金州城的男女老少舍不得他离开,一直送他出了北城门,送了一程又一程,送到了三里庄时,谈大人走下轿子,劝说乡亲们回去吧。老百姓就是舍不得谈大人走。谈大人也很感动,他耐心地劝说乡亲们,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诸位乡亲们,请回去吧。
一位长者恳求道,谈大人这一走,再也不可能回来了,请大老爷给我们留下几句话吧。日后,我们也好遵照大人的话做人做事。谈广庆想了一想,他说,我给乡亲们留下三句话,一是,穷死别偷人家的;二是,屈死别打官司;三是,要拿着父母当儿待……说罢这三句话,谈广庆头也不回地走了。
金州城的老百姓细细地品味谈大人留下的这三句话,前两句说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说是正理儿。但是,第三句,要拿着父母当儿待这句话……怎么能把父母当儿子待呢。再想想吧,如果一个人做到了把生身父母当自己儿子一样对待,那可称得上是大孝。这三句话在金州城一直流传,一代一代,流传了一百多年。至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仍然记得谈大人留下的这三句话。这件往事,也给写进了《金州的民间故事》那本书里。
其实这一次谈广庆不是离任,而是逃任。甲午年中日战争暴发在即,谈广庆性情儒弱,得到消息后,他知道,金州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必定要暴发战事。他不敢担当责任,才做出了逃任的举动。
后来,谈广庆让朝廷治罪,受到发落的结局。
谈广庆的两个儿子也是有功名之人,大儿子谈国楫,进士出身,也是朝廷命官。在收回俄国人与日本人霸占的中国矿产权益时,他据理力争,争回了国家的矿产权益,为朝廷立下了功勋,皇上要表奖他时,他上奏朝廷,愿意以自己的功绩,来减免父亲的罪责。这件事情没有了下文,朝廷到底有没有恩准谈国楫的请求,没有了下文。
二儿子谈国恒,举人出身。一直为张作霖做事。金州人王永江出任奉天省长时,他在奉天省府任民政厅长,后任财政厅长。在协助王永江治理奉天省,做出了不少成绩。他也与金州后来的副都统阎福升很有交情,阎福升去世以后,他与阎福升的儿子阎传绂也有交情。阎传绂当了伪满洲国司法大臣以后,要重新为父亲修坟立碑,那碑文,就是谈国恒亲笔书写的。
对于谈广庆这个人物,成多禄还为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世乱丹心在,愁多白发新。
金州古孝子,天宝旧宫人。
风雨成吟草,云烟感卧薪。
何时陶靖节,同作葛天民。
如今的文化人写文章,写到金州城的时候,很多人都忘却或者忽略了谈广庆。他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一个有人情味儿的官员,在封建时代,能做到体察民情,爱护百姓这一点,可谓不易。谈广庆在金州离任时,已经年逾六十。谈广庆这个人物,不能算是英雄,但他是乡贤。古往今来,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人们记住了几个官员的大名?这位谈广庆,金州人却是记下了。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金州为官者,不说多如牛毛,也是数不胜数。真正称得上父母官的,只有谈广庆。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金州的老人们经常用谈大人当年留下的那三句话,教育年轻的后生们。如今再重新提起谈广庆,尤其是他留下的那三句话,就是人人做事做人的准则。不信你品一品,简直等同于最通俗的生活真理。
徐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书画院艺委会委员,曾获得全国书香之家称号,当选辽宁省最佳写书人,两次当选大连市文学艺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并获得家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