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厚土189:优秀“父母官”———周瑛(李胜江/程光顺)
来源:undefined人气:1更新:2024-06-17 12:27:35
优秀的父母官——周瑛
李胜江/程光顺
周瑛(1430—1518)字梁石,又名翠渠,福建莆田人。周瑛在少年时代,家庭条件比较好,生活无忧无虑。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放松读书。当时正值明朝前期,虽然社会稳定,经济稳定发展,但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导致了国库空虚,国力下降。因此,明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入不敷出的财政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在福建莆田一带,老百姓的负担十分沉重,生活极端贫困。周瑛心想,如果他将来能够考取功名,一定要造福百姓。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
)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广德知州,周瑛大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在担任广德知州期间,周瑛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为了解农业生产的情况,他常常亲自深入到农户的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对努力生产的农户进行奖励,对由于懒惰而导致田地荒芜的农户给予劝说。同时,周瑛还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考核基层官吏政绩优劣的重要依据。并亲手将福建新的缫丝方法传授给广德百姓。当时广德经济一直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家家丰衣足食,人人喜笑颜开,他们为有这位优秀的父母官而深感欣慰。
俗话说:国家富强,教育为本。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不能保证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周瑛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采取措施,利用有限的资金,兴办学校,并让穷苦百姓的子弟也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初步改变了广德教育的落后面貌。他还十分热心地方建设,在任期间,他先后主持过明伦堂的迁址工程、万桂山园林的建设工程,以及退省轩的建设工程,美化了广德城区面貌。
周瑛非常懂得为官之道,反对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重视对官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当时,广德百姓办丧事和祭祀祖先,愚昧落后,缺乏管理,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重男轻女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女婴被丢进河中淹死。特别是祠山文化古迹,由于人们的无知而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对此,周瑛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帮助人们移风易俗,提高觉悟。他先后主持编写了《广慈广孝录》《禁溺女歌》《祠山杂辩》等,对上述歪风邪气给予批评、纠正,进行正面引导。对屡教不改的人进行适当的惩处,以儆效尤。周瑛在对百姓进行教育的同时,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特别是对他身边的人及其家人的教育从不放松,一抓到底。因此深得百姓的称赞和爱戴。
周瑛在广德工作了9年,政绩卓著,远近闻名。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器重。后来他被调到南京担任礼部郎中,后又担任江西抚州知府、四川右布政使等多年,在这期间,他体察民情,廉洁奉公,为国家为百姓又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在总结自己的从政经验时说:“以理处物是谓之义,以心处理是谓之利。”他认为为官办事要公。公即理,即仁、义,损害国家和百姓利益的官不能做。他提出从政要“爱道”重于“爱官”,从政要有益于民,当官要为民着想。
周瑛为官一生,廉洁自律,执政为民。他本着“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的信念,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特别是他重视教育和注重“教化”,一直被传为佳谈。他是我国封建时代较有远见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死后,广德人民非常怀念他,他们在家乡立了祠堂,让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位优秀的父母官。
原作者:风云广德会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d34e5f0102vj6b.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