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与热点

来源:undefined人气:1更新:2024-06-18 05:14:07

一、趋势盈利的常识

趋势交易中的利润,来自于持仓一段趋势。趋势本身是混沌的,只有行情走完才知道该段行情是否为趋势。因而捕捉趋势本身,就是一个概率行为,即开仓一次,有可能形成趋势,也有可能形不成趋势。鉴于市场本身非常复杂且变化较快,而人的情绪化又很难得到完美的控制,因而只有一致性的捕捉趋势,形成系统,且系统期望为正,才能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的生存下去。

范·K·撒普博士在《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中,提出了胜率,盈亏比和交易频率三个指标来评估一个系统,称系统就是在平衡这三个指标的关系,从而达到正期望。

尽管一个系统中,这三个指标是互损的,但从盈利的角度讲,胜率越高、盈亏比越大、交易频率越高,盈利也会越多。

二、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是否应当结合

交易界的分析理论一般来说,有两大流派: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但是这两个流派之间,经常相互攻击对方的缺点。一般在介绍技术分析的书籍中,前几页往往是攻击基本面派,语气很尖锐,借此树立起技术分析的权威,以技术分析代表大师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为代表;而在介绍基本面分析的书籍中,作者一般都不直接指出技术分析的缺点,而是包含在书的内容中间或者后面,语气比较委婉,以基本面分析大师罗杰斯的《热门商品投资》为代表,其中罗杰斯在书中有一句话:坦率地讲,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还从没有见过有人从技术分析中致富(他们大多数是靠出售技术分析的书籍而赚了很多钱)。

那么从盈利常识的角度,怎么思考两个流派的关系呢?

1、胜率

胜率高代表赢的概率高,对的次数多。那怎么提高胜率呢?

一种是就一种分析方法,不断研究提升,总结规律,但是单一的分析方法很快就会遇到瓶颈,而且提升到一定概率就没办法再提升了,毕竟任何方法都有盲点;

另一种就是利用多个分析方法,找这些方法共同的决策机会进行操作。在数学中,有一个乘法原则可以支撑这个假设。假设三个互相独立的分析方法的失败率分别为30%、40%、30%,这都是很普通的并不出色的方法。那么由这三个方法共同指向的机会,其失败率就是30%*40%*30%=3.6%,也就是说,按这种决策方法,干100次,只会出现不到4次的失败,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结果。

美国著名的成长性企业的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曾建立的投资系统CANSLIM系统,就用了这种方法,分别从图形、业绩、预期、资本介入等多个维度对投资机会是否参与进行评估,该系统给欧奈尔自己及许多投资人创造出不菲的业绩。

因而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相互结合,对于提高胜率有一定帮助。

2、盈亏比

盈亏比越大,需要止损越小,而盈利的空间越大。止损再小,也要符合市场的客观规律,因而有个极限,所以找到满足空间预期甚至超空间预期的机会,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具备空间感。

技术分析做的好的人,往往入场精准,止损可以很小,然而对于空间感的判断,就不是光靠技术分析能够解决了。一般情绪推动的行情,也就能持续2-3天。

事实上,一轮大趋势的产生,在基本面酝酿到一定程度后,前期也是不断需要消息刺激,预期兑现甚至超预期出现的。背后需要客观规律的逻辑支撑。没有逻辑支撑的行情,往往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快,反转更快,长期交易下去,很难占到便宜。

而基本面分析做的好的人,虽然能拿到大行情。然而在市场证伪时,往往控制不了亏损和回撤,可能市场证伪时,已经产生了巨额的亏损。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技术分析解决入场和止损的问题,结合基本面寻找大行情大机会,以及止盈所需的空间感支撑。

然而,详细基本面的分析,其实需要团队的支撑,且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效性都有较高的要求。散户是没有办法进行的。

那么散户应当如何结合呢?

三、题材

其实交易做久了,会有种感觉。凡是日线走的流畅的波段,在基本面逻辑上则是非常明显的线条,无非是国家政策、经济周期、宏观和产业的重大信息以及大事件。

说白了,就是题材。

题材的提法来源于股市,股市行情的演绎往往是以题材和热点的形式来完成,这个已经是好多高手的共识,也符合我对期市的观察。

以我有限的交易经历以及所复盘的交易历史来看,期货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