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史之宋朝 ‖ 一个叫范仲淹的人,做了一些了不起的事

来源:undefined人气:2更新:2024-06-30 08:44:48

宋人赛船(资料图来源网络)

范仲淹拉动内需

宋神宗时,有一年范仲淹在杭州做官,主管江苏浙江一带的地方行政。那时候,江浙一带正发生大饥荒,饥民成群,到处逃荒,不少人都饿死在路上。

灾民实在是太多了,公粮、余粮毕竟有限,饥饿的情形依然不能解决。就在这极无奈的情况下,范仲淹一反常态地采用了新办法。

他根据江浙人喜好赛船的特点,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他自己也天天乘船游于江河之间,观看赛事。由于他的提倡、鼓动和组织,赛事搞得热火朝天。从春到夏,比赛不断,门票收入相当可观。

当时成中富户还喜好佛事活动,他又召集各寺庙的主持,动员他们修葺寺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于是各地的寺庙都利用劳动力低贱的时机,大搞工程。

一些富户也因工价低,修粮仓、房舍,官署也兴修衙门。一时间,每天雇佣的工人总用一千多人。

大灾之年,范仲淹大兴土木,大搞赛事,使一些人很不理解。朝廷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更是震惊和愤怒,他们上奏弹劾范仲淹,说他不体恤民情,不尽职守,竟然在嬉戏娱乐上耗费民力,影响救灾,等等。

面对指责,范仲淹只好亲自上奏章,一条条陈述自己组织赛船和大兴土木的目的与效果。

正是采用了这些办法,广开了财源,增加了就业的门路,使饥民谋生有了着落。这既减轻了当地政府的负担,又使得灾民有饭吃,有事做。

他认为这种救灾的措施,效果是极明显的。

南粮北调的新格局

由于南宋政府采取兴修水利、鼓励垦荒的措施,加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和广大农名的辛勤劳动,南宋时期,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唐代提高了两三倍,总体发展水平大大超过了唐代。

南宋时期农业的发展使江浙地区在元初成了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中国南粮北调的新格局。

宋人纺织图(资料图来源网络)

市坊合一促进商业经济

从商业发展看,南宋开创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南宋继续“农商并重”的国策,出现临安、成都等全国性的著名商业大都市和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冲破了长期以来“市”、“坊”分离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出现了住宅与店肆混合的“市坊合一”商业格局。

南宋交易规模扩大,商税加专卖收益超过农业税的收入,改变了宋以前历代王朝农业税赋占主要地位的局面。

编辑:惠茹乐

转载注明出处

< End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