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为民办事的斜杠青年

来源:undefined人气:5更新:2024-06-30 16:59:23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全才之一。他的诗、词、书、画、文赋的水平,在宋朝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苏东坡在宋词上,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在书法上,是宋四家之一,在绘画上,开创了宋朝文人画的先河,在文章上,更是独树一帜,与自己的老爸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并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这是一个伟大的斜杠青年啊。

但是苏东坡在仕途上,在生活上,却很不如意。苏东坡人生的起始阶段,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二十岁左右第一次出川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就与弟弟苏辙一起,一起考上进士,要不是欧阳修误以为苏东坡的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写避嫌,没有将他列为状元的话,那苏东坡将以状元的身份,登上宋朝的历史舞台。好在后来苏东坡在选拔考试中,两次夺魁,年纪轻轻就被派到凤翔去做官,可以说顺的不行。

但是生活要是一直顺下去,苏东坡可能就是一个喝喝酒唱唱歌写写文章的官吏了,为了让苏东坡成为千古大家,生活给了他很多磨难。

苏东坡的磨难,基本上是在王安石变法喝得司马光的反变法,新旧两党的剧烈党争之中度过的。

苏东坡既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又强烈反对司马光的对新法的赶尽杀绝,因此,新旧两党都对苏东坡很不感冒,争先恐后地把苏东坡往外贬谪,最后是老苏贬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希望苏东坡就死在那里,不要再聒噪了。

因此,苏东坡的大半生都在京城之外的地方度过。他到过很多地方,有时候是去做地方官,有的时候是被贬谪而监视居住。这些遭遇对苏东坡来说,是不幸,但是对中国诗歌与那些城市的老百姓来说,却是莫大的幸运。

因为,苏东坡实在是太能干了,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能为这个地方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造福一方人民。

苏东坡一生去过很多地方,不过绝对不是游山玩水,大多时候是被人灰溜溜地从京师驱逐出来。他一生多次遭贬, 飘泊不定,杭州、扬州、徐州、密州、黄州、惠州、儋州、常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苏东坡是不幸的,但那些他曾经居住过的城市是幸运的,除了给这些城市美好的风物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以外,还有他心系黎民百姓而建设的一系列实事工程。

我们先说他在杭州做官期间,为杭州做的好事吧。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并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为杭州做了最好的形象广告。他还打井,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吃水的问题。

在徐州,苏东坡那更是贡献巨大。第一,他率领军民奋战七十余日抢修防洪大堤,使徐州黎民免受洪灾之害。第二,他还在徐州发现了煤炭 。第三,据说苏东坡的肘子等名菜,就是在徐州发明的。

在广东惠州,他用山间的竹子,建设了供水系统,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他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极大地提升了惠州水果的市场知名度。

在黄州,他不仅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极大丰富了黄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他建议官府下令严禁溺婴,并创办育婴院,可以说是现代“弃婴安全岛”的创始人。

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医所,各地的苏堤、苏公祠,承载着人们对苏东坡心怀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好怀念。在这些城市百姓的心里,苏东坡留下的是近乎圣人、福泽绵长的背影。

总之,苏东坡确实是个勇于担当为民造福的斜杠青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