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苏轼抄袭杜牧的一首诗,没想到最后竟然也成为了经典
来源:undefined人气:2更新:2024-07-01 02:01:09
诗词,仿佛浮在书页上的一弯残月,即使你合上书卷,也会在你内心洒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诗词,仿佛一方小轩窗,窗里的人对镜贴花黄,窗外的人早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诗词,仿佛一株雨后芭蕉,忧愁的雨滴滑落在黄昏,叹息声,隔窗点滴到天明。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高峰,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至今仍为世人广为传诵、津津乐道。在唐宋时期,诞生了不胜枚举的文学大咖,苏轼便是其中一位。
说起苏轼,无人不对其表示钦佩,在书法领域,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在诗歌领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宋词领域,开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但是,这样一位才子,却也曾涉嫌抄袭,而抄袭的作品便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先来欣赏下杜牧的作品,全诗如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对于这首诗,苏轼极为喜爱,因此,仿作了一首《定风波重阳》,全词如下: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不难看出苏轼抄袭的痕迹极为明显。宋神宗元丰四年九月,重阳节到来,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苏轼有感于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心境一致,作该词以表达苏轼唯物的生死观。可以说苏轼和杜牧虽然隔着不同的年岁,但是在那时二人心意相通,在苏轼看来,杜牧的诗歌极为能代表当时自己的心境。也许那就是英雄惜英雄吧!

词的上阕,词人以景入情,记叙和描写了当时登高赏菊,把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迹,描绘了“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生动画面。面对当时的情景,词人触景生情,迅速道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感叹。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时光放声大笑并去插黄花。

词的下阕,词人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多少文人墨客皆有此嗜好,而大才子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这一句告诉我们词人把酒临风,痛饮美酒是为了酬谢佳节——重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重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孤寂与忧愁。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这一句蕴含哲理,告诉我们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并且,词人运用引用的手法,尤通过引用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妙笔生花。

纵观苏轼一生,虽然仕途不顺,但从不消沉,永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人生启迪。